中國領先的交通地理信息服務提供商
創造自我、以最優質的服務成就最優質的智庫
公路養護綜合管理系統是一套綜合的管理信息系統,系統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遵循現行的公路養護管理國家政策、標準和規范,結合養護的實際業務,利用 GIS 和衛星定位技術,實現高速公路養護由損壞維修轉為養護預防的目標,以養護評價決策的科學性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為重點,實現養護管理數據采集、查詢、技術狀況的評定、養護工程管理、養護設備管理、除雪管理、統計查詢等多種養護業務的信息化管理。
系統采用“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系統目標如下:
建立公路養護綜合信息數據庫,實現對公路及相關設施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日常巡查、經常性檢查和病害調查相關功能模塊,實現基本的信息查詢和統計。
建立完善的養護業務管理功能,實現養護管理數據信息化采集、查詢、技術狀況的評定、年度養護資金計劃和支付、養護工程管理、養護設備管理、除雪管理、統計查詢等業務的網絡信息化處理。
利用地理信息和衛星定位技術,實現公路養護管理與地理位置有效結合,滿足統計查詢、應急分析、動態監測等養護管理的需要。
采用當今國內、國際上最先進和成熟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使新建立的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今后INTERNET技術發展變化和業務電子化發展的需要。
應用系統平臺應當是先進的、開放的體系結構,體現業界領先的個性化服務概念,與客戶更好的交互性,與硬件系統更好的兼容性,當業務量變化時具備良好的可伸縮性,避免瓶頸的出現。從技術進步和發展來看,系統功能組成不可能靜止不變,它需要不斷吐故納新,伴隨著時代的脈搏前進,這就是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問題。因此系統的設計要立足于較高的起點(至少應建立在達到國內的先進水平上),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和超前性,以保證系統有較長的生命力,避免系統的頻繁變更和推倒重來。
先進性是一個綜合指標,是指整個系統的先進性,它滲透于系統的方方面面,我們主要從下列四個方面實現系統的先進性:
系統的先進性直接決定一個系統的生命周期的長短,因此需要采用當前的先進設計思想和符合工業標準的先進工具。
必須保證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管理的各種數據資料的信息安全;保證系統與其它相關系統信息交換過程的安全;保證系統業務管理體系的安全。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依賴于系統平臺(系統結構、主機系統、網絡系統、數據庫系統等)和應用軟件系統的可靠性,所以系統既要支持高可靠性的產品與技術,又要提供全面的監視和控制功能,充分考慮異常時的應變和容錯能力。
系統平臺可靠性要從系統結構、硬軟件平臺、網絡構件、通信介質等多方面進行考慮,采用設備和模塊冗余、線路冗余等多種手段保證。其中,服務器/主機的可靠性是整個應用系統的基礎,服務器/主機最為基本的要求是:一是滿足不問斷運行的要求,二是對突發性異常問題有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
應用軟件的可靠性主要用軟件工程的方法和軟件質量體系標準來保證,同時也應采用優秀的軟件開發技術來提高應用軟件的可靠性。例如應以對象和數據結構為中心來構造應用軟件結構,因為以過程和操作為中心來構造出來的應用軟件結構不穩定,容易引起關聯故障。應用程序須具有很高的排錯能力,能有效地避免使用者的誤操作;不能出現程序“死機”現象。
實用性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際工作要求,是每個公路管理系統在建設過程中所必須考慮的一種系統性能,也是對用戶最基本的承諾。
整個公路管理系統總體設計要充分考慮用戶當前各業務層次,各環節管理中數據處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把滿足用戶的基本業務需求作為第一要素進行考慮。
公路管理系統的開發均應充分考慮用戶各種業務的實際需求和策略,從業務上遵守業務規范;在技術上遵守技術規范。
可擴展性是系統能夠響應需求的變化進行擴展的程度,它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用戶數量上的可擴展性(或性能可擴展性);業務上的可擴展性(或功能可擴展性)。
系統設計除了可以適應目前的業務需要以外,應充分考慮用戶日后的業務發展需要,隨著數據量的擴大,用戶數的增加以及應用范圍的拓展,只需調整硬件設備的性能即可滿足要求。通過采用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數據倉庫技術來對數據進行管理,保證對海量數據的存取,查詢以及統計等的高性能和高效率。同時系統平臺應具有良好的可伸縮性,良好的可管理性,便于對系統的統一管理,統一監控,降低管理成本。
任何時候,當用戶需要使用系統的時候,系統都能夠提供服務,系統當機的時間應當盡可能的短。
對于一個承載了很多業務,跨越多個部門,甚至在地理上跨越不同的地區的系統來說,系統是否容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容易管理的系統不但可大大降低系統管理員的負擔,而且能夠在系統發生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很容易地進行診斷,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統時刻處在良好運行的狀態。